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复试 > 文章正文
 
厦门大学2008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意见
2008-4-25 10:13:40 来源:厦门大学 【字体:小 大】

校 2008 年招收博士生的入学初试和部分院系的复试工作已结束,部分院系的复试工作和全面录取工作即将开始。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经校招生领导小组研究,现就我校今年博士生复试录取工作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科学选拔的原则,做到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

从 2008 年开始,我校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行博士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注重选拔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潜力、具有特殊学术专长和潜力的人才,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在复试录取过程中,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尊重考生,服务考生。

二、组织管理

成立学校和学院两级博士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博士生复试和录取的各项工作。由分管研究生的院长任组长、各系主任任副组长、学院党委纪委委员参加的学院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博士生复试与录取工作。

三、复试基本分数线

复试基本分数线在充分征求各院系意见的基础上,已经由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开会确定,具体分数线请另见附表。

各院(系、所)可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原则上在不低于 1 : 1.2 的比例基础上,在学校划定的复试基本分数线上进一步确定各自的复试分数线。

四、复试工作

尚未开始复试工作的院系请根据校招生办公室 2008 年 3 月 《 厦门大学 2008 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工作办法 》 于 5 月 10 日前完成复试工作。

五、录取原则

1 、在进行录取工作时,对于符合复试基本分数要求的考生,原则上按总成绩(总成绩=初试总成绩 ÷ 3 × 权重+复试成绩 × 权重)高低顺序依次录取。

2 、招生指标和奖学金指标对重点学科、人文基地、创新群体、优秀博士论文导师等单位或个人适当予以倾斜。

3 、根据学校的决定,各院系须对去年有派出公派留学学生的博士生导师给予优先招生保证。

4 、各院系应按总成绩的高低,依次确定奖学金指标。奖学金指标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应届毕业生(含提前攻博与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生)。

5 、根据我校 2008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凡被录取为委培生的考生不享受奖学金。

6 、调剂录取原则上应在同专业不同导师间进行,原则上不接受跨专业调剂。如确需要跨专业调剂,须学科相近,考试科目相近,经导师、系 ( 所 ) 和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并报校招生办批准。

7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予录取:复试不及格者( 60 分以下);同等学力考生任何一门加试科目不及格者( 60 分以下);获取境外学位考生任何一门加试科目不及格者( 60 分以下);政审不合格者;体检不合格者。

8 、被录取为我校奖学金生的考生,其人事档案和工资关系等必须转进我校。

六、破格复试与录取

我校 2008 年博士生复试基本分数线按照学科门类划定,基本满足了各院系的生源需求,因此,我校 2008 年原则上不接受博士生破格复试申请。如果所在院系生源不足,考生的科研成果特别优秀且有培养潜力,方可提出破格复试申请。破格复试申请者须填写《厦门大学 2008 年博士生破格复试审批表》(表格可以在招生办公室网页下载),经导师、系(所)和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研究同意,报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同等学力考生原则上不予破格复试。向招生办提交破格复试申请截止时间: 4 月 29 日。

七、关于博导招生数的要求

我校 2008 年的博士生招生计划总共为 560 人,可招生的博士生导师为 388 名,平均每名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指标不足 1.5 名。为保证博士养质量及合理配置优质资源,本校博导每名的招生数(含不同专业和方向)一般不超过 2 人,原则上最多不得超过 3 人 ,新增博导每名招生数原则上不超过 1 人 , 校外兼职博导每名招生数原则上不超过 1 人。

八、拟录取名单的确定

各院系在完成复试工作后,应根据考生总成绩、学校确定的录取原则和下达的招生计划,充分征求相关博导的意见,召开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定本单位拟录取名单。请初试后即进行复试的院系于 4 月 29 日前、复试分数线产生后再行复试的院系于 5 月 14 日前将拟录取名单报送校招生办公室。

九、正式录取名单的确定

博士生拟录取名单经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同意、福建省高招办和教育部审核批准后形成正式录取名单。

十、复试录取的监督与复议

1 、厦门大学纪委、监察处全程监督我校 2008 年博士生复试录取工作。监督电话: 0592 — 2186219 。

2 、实行 巡视制度。校领导、招生办会同相关单位组成若干巡视小组,在复试过程中,各巡视小组将深入各院系复试现场,在不干扰正常复试工作的前提下,采取随机进入考场和实验室、旁听面试等方式以了解、监督复试工作的开展情况。

3 、实行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所有参与复试录取工作的人员都要认真负责,切实维护复试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对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要追究责任。

4 、实行复议制度,确保信访和监督渠道的畅通。对经调查属实的信访问题,由相关单位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复试工作小组进行复议。

5 、实行回避制度。凡亲属报考本单位的导师和工作人员,不得参加本单位和当年度的博士生复试录取工作。

十一 、 本复试录取工作意见由厦门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厦门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2008 年 4 月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